找到76条结果

  • 1.术后当日:踝泵运动 2.术后2-14天:踝泵训练,锻炼,不屈膝,在能主动抬腿的情况下加强抬腿锻炼。支具保护,患肢禁止负重,扶双拐下地活动。 3.术后15天-4周:继续锻炼和抬腿锻炼,屈膝逐步达到90°。支具保护,患肢禁止负重,扶双拐下地活动。这段时间最重要。在屈膝时,从15天开始屈膝,0-30度,每天早中晚三次,一次15-30分钟,屈伸10-15次就行。15-17天0-30度,18-20天0-45度,21-23天0-60度,24-26天0-75度,27-29天0-90度。我建议,在屈膝锻炼时,从屈膝第一天开始,每晚最后一次屈膝锻炼结束后做一次0-90度屈膝,但只能一次
    袁泳 主任中医师 2023-09-11 10:03:12
  • 请点击开始进行康复训练!
    SPARC康复角 健康号 2024-06-06 13:42:59
  • 很多膝关节退变骨性关节炎病人就诊时,医生总要提醒加强膝关节股四头肌锻炼,这是为什么呢?引起膝关节疼痛的很多疾病是因为出现了过多的关节磨损,膝关节活动功能受到影响,出现膝关节周围肌肉废用性萎缩,肌力下降,其中主要是股四头肌萎缩。股四头肌位于大腿前方,是人体最大最有力的一块肌肉,由四部分构成,同时具有和屈髋的作用,有强大的稳定膝关节的作用。多个研究发现,有氧条件下的股四头肌力训练可以很好地提高膝关节运动功能,改善膝关节局部血液循环,促进膝关节周围炎性代谢产物的吸收,减缓骨性关节炎的进展,且有轻度的抗炎止痛作用,其效应与止痛药物及非甾体类消炎药的疗效相当,因此加强股四头肌锻炼有助于
    袁泳 主任中医师 2021-07-18 17:12:08
  • 髌骨为膝关节前三角形骨块,尖端向下,镶嵌于股四头肌肌腱内。下极为粗糙面,在关节外。髌骨后方关节面有两条纵嵴:中央嵴分软骨面为内、外两部分,内侧较厚,外侧扁宽。内侧嵴又将内侧部分分为内侧面和内侧偏面。 髌骨的后关节面覆盖着4-5mm厚的关节软骨,部分关节面与股骨的髁间沟形成髌股关节,粗厚的软骨有助于分散传导至关节的巨大压力。 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,切除后时股四头肌肌力减少30%。 髌骨的作用: 1.保护膝关节 2.增加股四头肌肌力 3.最后10-15°的滑车作用。 内容参考:《实用骨科学》人民军医出版社,第4版;kinesiology of the musculoskeletal
    王华 副主任医师 2023-09-05 18:03:18
  • 一、总体要求1.早期控制水肿。2.膝关节支具保护。3.肌肉力量训练。4.关节活动度练习,促进本体感觉和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。二、术后康复过程1.术后2周内:①患处加压冰敷。②支具位固定。③在疼痛耐受的情况下,术后可拄双拐完全负重,但仅限于吃饭或沐浴等日常活动,其它时间以休息为主,一定要佩戴支具保护,伸直固定。④平时卧床为主,抬高患肢,促使肿胀消退,做股四头肌的主动收缩力量训练,同时注意保持膝关节伸展,防止受限,可以在足跟下垫小毛巾卷,做练习。⑤每日2次,每次20分钟,直到患者出院。 ⑥术后第2周开始调整支具为0-30度固定,进行适当的屈曲锻炼,每次屈曲10次,动作轻柔,每日2次
    程千 副主任医师 2022-07-16 17:21:38
  • 1.后抬腿运动练习者跪姿卧于垫子上,上半身用双臂支撑,手肘部位微微弯曲;下肢部分屈膝用单着地支撑身体,收紧腹部及下腰部,紧接着将另一条腿伸直向后上方抬起,到顶端后停留约两秒,再慢慢下降。该动作每日2~3次,每次4~10回,以后循序渐进增加。2.蹬足运动练习者取仰卧位,双手自然放置于体侧,两腿伸直缓慢抬起向斜上方,双腿交替进行类似骑自行车状的蹬踏运动,该动作每日2~3次,每次4~10回,以后循序渐进增加。3.直腿抬高运动练习者取仰卧位,膝关节伸直,足背背,两腿伸直交替抬腿,每次保持1~5秒,将腿缓慢放下,抬腿幅度可从40°开始,逐渐增大到70°,该动作每日2~3次,每次4~10回,以后
    史国栋 健康号 2020-10-18 08:23:32
  • ,躯体重心前移,腰脊柱力平衡失调,脊柱胸、颈段先后相继失衡,曲度改变。为维持脊柱动力和静力平衡,由此引起联属系列补偿调节,颈项肌、背肌和腰肌持久收缩,结果发生肌筋劳损、代偿性肥厚。为了缓解骨盆的前倾趋势,臀大肌和附着于坐骨结节的肌肉,加强其收缩力。而与之相拮抗的股四头肌,在屈髋和活动中,为克服阻力加大收缩力度,如此形成恶性循环,致使脊柱重力移行处脊椎的骨关节和软组织以及下肢的慢性损伤,引起脊柱颈、胸、腰段乃至下肢的一系列病症。这是一个反复损伤的慢性过程,多在中年或孕产后腹直肌松弛时,症状逐渐加重。临床表现腰骶部酸胀乏力,不能持久站立和长距离行走,弯腰时(如弯腰洗头或做家务)常感腰骶部酸胀不适
    王明杰 主任医师 2024-09-05 10:55:14
  • 药物反应情况可以录像记录:如面部表情、头不动情况下眼睛向上、下注视、尝试弯曲患者关节感受活动时阻力,起身、走直线、转身、写一行字,双上肢前举平(看震颤)患者的就诊卡、医保卡等是否要提供患者日常情况的记录?主要观察和记录哪些情况?需要提供,能更好的反映病情主要观察和记录(可用表格)每日用药的情况、种类、次数和剂量每日主要症状表现,不但记录运动症状还要记录非运动症状,如记忆力变化、是否有幻觉、睡眠情况、低血压、有没有头晕、便秘、排尿异常、情绪异常等,并记录出现时间观察服用药物后哪些症状改善、哪些无变化、有哪些不适,如运动障碍、震颤、平衡障碍是否有改善等,服药后多长时间起效,改善症状持续时间有多长;下次
    胡小吾 健康号 2021-11-28 16:21:03
  • :  患者取俯卧位,用双肘支起上身,做左右、前后的重心转移;患者俯卧在滚筒上,双手交替支撑,做向前、向后爬行的动作;患者维持手四点支撑姿势于摇板上,治疗师控制摇板,并做缓慢的晃动;患者俯卧在滚筒上,一手支撑于地面上,并在支撑臂的肩部施以适当的压力,另一手从事某一作业活动;坐或站位下,患者双手与治疗师的双手共持一根木棒,做对抗性推的动作。  3.诱发肘关节伸直:  肩胛带前肘够物,或手握一硬的圆锥状物体去触碰前方某一目标;患者手握一端带有磁铁的柱状物,去吸放在桌面上的金属物,动作过程中要求涉及肘关节的伸直;对于年幼的患者,可将其抱坐于腿上,让其伸手去拍治疗师的手掌,注意不要让他失去姿势控制
    常崇旺 主治医师 2024-09-23 16:11:35
  • 儿童体姿态异常的临床表现与分类探析儿童体姿态异常,是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影响,导致儿童身体姿势出现非正常状态的现象。这类问题不仅影响儿童的身体外貌,还可能对骨骼发育、内脏功能及心理健康产生深远影响。本文将详细解析儿童体姿态异常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其分类。一、儿童体姿态异常的临床表现1. 脊柱相关异常: 柱侧弯(脊柱侧凸):表现为背部肌肉不平衡,肩部、腰部不对称,背部皮肤皱褶明显不均,严重者可见“剃刀背”现象。长时间的脊柱侧弯可能导致心肺功能受损、疼痛不适和身高增长受限。 驼背(上身前倾):多见于长时间伏案学习或电子设备过度使用的孩子,表现为颈部前、肩膀内收,可引发颈部、肩背酸痛以及
    生长发育 健康号 2024-02-19 19:03:31
1 2 3 4 5

浙ICP备19014363号-6